左:欽州港大欖坪作業區。(自治區港航發展中心供圖) 中:都巴高速澄江互通。 覃輝銅/攝 右:西江黃金水道。 李建平/攝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深刻認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又要準確把握本地區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比較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習近平
編者按
2021年4月25—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要求廣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為新時代廣西高質量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
殷殷囑托,切切期望,轉化成八桂兒女奮發前行的磅礴力量。一年來,全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刻認識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壯美廣西建設的最佳路徑,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立足我區實際,突出廣西特色,以創新引領動力之變、協調激發結構之變、綠色撬動效能之變、開放助推格局之變,努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日月開新元,天地又一春。
一年前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視察,殷切期望廣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牢記總書記的深情厚望,一年來,全區各地各部門團結奮進,準確把握發展之機,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向轉型升級要活力,向創新創造要動力,向開放發展要潛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蓄勢突破,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篤“實”夯基,為經濟發展強筋健骨——
今年3月,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迎來重要突破——上汽集團和青山集團兩大巨頭在柳州“牽手”,雙方合資在柳東新區建設年產20億瓦時動力電池電芯及系統項目。
這個項目建成后,年產值有望達200億元。借助龍頭項目帶動作用,未來還將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奔涌而來。
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實體,支撐在產業。一年來,我區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產業發展思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全面推動產業振興,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謀定而動,破解產業發展難題。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吹響號角,自治區成立重點產業集群專班、建立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機制,“一鏈一策”“一企一策”,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上千名工業振興特派員奔赴各市縣(區)工業一線,進企業、進車間、到項目現場,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優化提升,促進產業鏈邁向中高端。2021年,全區實行“千企技改”項目1168個,建成84個智能工廠和50個數字化車間,機器換人、生產換線、設備換芯,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產業新產品風起云涌,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6%,全區數字經濟規模預計突破8000億元。
延鏈補鏈,做大做強產業集群。2021年,共推進補鏈強鏈延鏈項目500多項、“雙百雙新”產業項目393個。一批特色鮮明、集中度高、關聯性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得到新構建和新提升。
從“新”出發,重塑發展內生動力——
不久前,自治區科技廳廣發“英雄帖”:2022年第一批揭榜制科技項目榜單共48項面向全國招賢納才,通過調動社會創新力量加強產業發展的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實現科技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只有創新,才能自強才能爭先。堅持“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后端轉化”,我區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引導創新鏈跟進產業鏈。2021年,聚焦重點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破解“卡脖子”難題,突破關鍵技術50項;各市轉化重大科技成果超過1300項,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科技自立自強跑出加速度。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改革大刀闊斧、招招給力??萍紡姽鹑晷袆訉嵤?,“廣西科改33條”“百千萬”行動全面啟動。重大技術攻關實行“揭榜掛帥”,“包干制”改革范圍進一步擴大,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
不斷優化的創新生態環境,讓創新的源泉持續涌流,也讓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悄然改變。2021年,廣西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達到74.9%,比2020年增長了近5個百分點。
開放引領,在融入新格局中鍛造新優勢——
北部灣畔,萬噸巨輪來往穿梭,一列列鐵海聯運班列有序快進快出。2021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6117列,通道紅利持續釋放。
中國—東盟博覽會以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商賈往來,帆檣云集。截至2021年,廣西與東盟雙邊協議投資額累計達到169.8億美元,汽車、機械、制糖等廣西優勢產業加快“走出去”。
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才能加快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廣西與東盟共挽、與大灣區相融,加快把獨特區位優勢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
南深高鐵、南玉珠高速公路等一批通粵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西江航運干線航道等級不斷提升,2022年有望實現3000噸級船舶直航粵港澳大灣區。
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產業招商重點,我區投促部門強化“走出去”“引進來”精準對接,僅去年促成項目簽約超過270個,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
自治區商務廳、南寧海關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開展“兩國雙園”點對點金融創新,探索“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還箱”全程國際多式聯運模式,首創邊民互市貿易監管全鏈條、全領域通關作業模式。
聚焦面向東盟、服務陸海新通道、沿邊開放三大特色,廣西自貿試驗區推行差異化改革創新,形成一批具有廣西特色的制度創新成果。截至2022年3月31日,累計新設立企業超6萬家,是成立前的17倍,開放合作“試驗田”走向“豐產田”。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進在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里,廣西將以更昂揚的精神、更務實的作風不斷續寫新的華章。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門戶網站)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新信息,宣傳國家科技政策,展示國家科技形象,增強國家科技軟實力,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科技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