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營高新區與山東石油化工學院簽訂“校地合作”協議,雙方圍繞“共建產業學院、信息互通、人才聯合培養、項目聯合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建立新型合作機制。
東營高新區高度重視科技合作,依托自身產業優勢,先后與20余家高校院所、油田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匯集各方科技資源,推動更多創新要素向轄區集聚。
搭建科技合作平臺,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
一是實現跨區域協同創新合作。東營高新區作為全國石油裝備研發制造、高端油服的區域高地和前沿陣地,積極承接科技部“南北互動”、“東西部科技合作”任務,與大慶、克拉瑪依高新區等產業互補性強的石油產業優勢園區開展合作,聚焦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人才智力交流互動和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探索南北互動和東西合作的新機制、新模式、新經驗,打造跨區域協同創新和科技合作樣板。
二是建成高能級科技合作平臺。圍繞石油技術服務與裝備產業鏈,先后聯合全國6所石油高校組建了“中國石油高??萍汲晒D化中心”,聯合共建青島大學東營研究院、松山湖(東營)先進節能技術與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產業科技合作平臺,舉辦產學研活動百余場,促成科技成果項目落地50余項;依托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與國內外院士、知名高校院所展開合作,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0余家,引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7人。
三是舉辦科技合作交流活動。開展“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車系列活動,舉辦“東營·海外留學人才石油裝備產業對接洽談會”“西南石油大學直通車”“智能制造與信息化對接活動”“四川大學技術交流會”“2022年泰山科技論壇”等科技合作活動30余場次,推動上百項科研成果與企業實現精準對接。
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激發科技研發活力
一是聯合開展科技項目申報。圍繞重大科研項目攻關,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省內外高校院所在航空航天、能源環境、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其中,萬邦石油依托東營石油技術與裝備產業研究院與東北石油大學合作的“聚結旋流耦合強化分離工藝裝備研發與應用項目”成功申報本年度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德仕能源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單位合作的“二氧化碳驅油提采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勝利泵業與山東大學等單位合作的“高性能大功率潛油永磁直驅電泵系統研發及工程化應用”兩個項目成功入選本年度山東省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截至目前,實施科技合作項目50余個。其中,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6個,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5個,共獲省級以上資金支持5000余萬元。
二是充分發揮創新基金作用。用好山東省科學院—東營區協同創新基金,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實施科技創新項目10個,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科技瓶頸問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其中,永利精工“面向高端油井管的智能制造車間項目”實施后新增年產值5000萬元,利稅800萬元,其中高附加值特殊扣產品占產量80%,主要客戶均為世界500強企業。
推進油地深度融合,構建協同發展格局
一是探索油地合作路徑。依托東營石油技術與裝備產業研究院,推動油地人才“金橋工程”實施,建立“企業需求庫”、“油田專家庫”,實現入庫專家67人,征集技術需求54個,促成德仕集團、永利精工等22家地方企業與38名油田高層次專家進行對接,達成合作意向18個,6名專家簽訂《“揭榜掛帥”項目攻關協議》,12名專家到崗開展技術攻關。油地聯合開展“金橋工程”專題培訓班,成立“金橋工程”俱樂部,依托廣域黨校打造“金橋驛站”,常態化開展產才對接和技術交流。
二是建設油地合作創新平臺。由中石化勝利工程公司和威飛海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的“山東省海洋油氣鉆采關鍵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獲批籌建,成為全省唯一的海洋油氣裝備領域技術創新中心。推動中石化勝利工程公司培訓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運營,實現油地產業共育、人才共用,打造石油技術服務與裝備領域高端人才集聚地。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