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常態長效機制。制定志愿服務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探索定崗、定人、定責、定時、定績“五定”管理模式,建立9大類47項城市(涉農)社區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打造“丁香時間銀行”,積分可兌換相應的社區實物和服務。評價體系閉環管理,開發丁香志愿服務微信小程序,實施群眾下單、系統分單、志愿接單、圓夢銷單、百姓評單“五單”工作法,形成一套志愿服務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將“丁香+”志愿服務品牌作為街道創新特色工作重點推進,以“丁香+”志愿服務品牌為統領,打造系列子品牌。全面整合現有志愿服務資源,吸收網格、社會組織民主黨派等優勢資源,建立8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目前共有注冊志愿者3400人。相關經驗做法和活動被省級以上媒體共計報道194篇,高質量撰寫專題調研報告《以志愿服務為發展賦能——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丁香路徑”的實踐與思考》。
三、提升共建共享動能。作為全市試點,承辦常州市“微志愿”服務行動啟動儀式,通過“小手拉大手”向全社會發起倡議,鼓勵更多地人加入志愿者隊伍。依托“水族人民調解室”“紅石榴家園”等,主動對接協調解決少數民族群眾關心關注的急難問題。招募40余名調解員志愿者進社區,負責矛盾糾紛調解、法律法規宣傳講解等工作,形成了“小矛盾不出樓,大矛盾不出社區”的良好局面。四是精彩開展鄰里活動。舉辦“理論宣講進網格暨全民閱讀·丁香網格學苑”啟動儀式,在6個社區成立丁香網格學苑分苑,同時在學雷鋒日,“我們的節日”,疫情防控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累計服務超30萬人次。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新精神,傳遞更多科技創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